第一百八十一章【开天辟地】

大泽天下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800小说网 www.800xiaoshuo.org,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!

    秦始皇的第六个负面“功绩”,是大巡游。

    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级别最高、跑的路最长的旅行家了,从称皇帝起,到最后死在巡游途中,11年中,进行了五次大巡游,行程60万里,耗时占统一后的一半还多。

    始皇帝出巡,有多大的派头?透过几个细节,我们不难想象——

    浩荡的车队中,前五十对车是鼓车,上有鲸皮大鼓。出行时,百面大鼓齐擂,震天动地。后面是卫士执戈,肃立车上,再往后是执戟骑兵。

    等前卫队过完了,才是核心部分,先过的是开道的“辟恶车”,由警卫司令——太仆令亲自执弓箭,观察四方,警示恶人。然后是护驾的“警跸车”,上立威风凛凛虎贲勇士,再后面是500名轻骑、200名刀斧手,簇拥着始皇帝的豪华龙车。后面还跟着一辆古代的空调车——温凉车。

    再往后,是从属之车,载着嫔妃、近侍、文武大臣。仅从属之车就有八十一乘,取九九之数,车队源源不断有五里之长。

    这样排场的出巡,令现代人愧不可及。

    秦始皇的出巡途中,常有一时兴起,与天奋斗。第二次出巡到泰山,他决心举行“封禅”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古礼,大概只在传说中有。即:在泰山顶上祭天,为封;在附近的梁父山顶祭地,为禅。

    秦始皇请来了70名鲁地儒生,向他们咨询,应该如何封禅。儒生们七嘴八舌,意见不一。秦始皇听得不耐烦,斥退了他们。最后,冒着瓢泼大雨上了山,按照秦族以往祭祀白帝的古老礼法,拜祭了天地了事。这是中国古代有可靠记录的第一次封禅。

    当时民间有一个说法,说是“东南有天子气”,秦始皇就老往东南跑,要去压一压那里的天子气,免得五百年后出外姓的天子。为此,他还把“金陵”改名为“秣陵”。

    他东临大海,在琅琊刻石,歌颂秦帝国的丰功伟绩;又把徐福打发去找蓬莱三山,空等了三个月不见回音。

    到彭城以后,他想起当年的周之九鼎,有一鼎掉落在泗水之中,便发动千人下水去捞,但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在湘君祠一带,因遇到风大浪急,阻挡了巡游队伍。始皇帝心有敬畏,把随行博士叫来问:“湘君是什么神?”

    博士说:“是尧之女,舜之妻,葬于此。”

    笑话,女人也敢如此!始皇帝大怒,发动刑徒三千人,把湘山上的树统统砍光,露出红土,成了个“赭山”。

    传说当初舜帝南巡,死在了半途中,他的两个妃——娥皇和女英,为追随他而溺死在湘水。后世有名的“湘妃竹泪”,典故就来源于此。

    这一切传说,都不足以让秦始皇敬畏。

    因为——我才是开天辟地者。

    秦始皇这样不安于宫廷,拿一多半的时间往外跑,实际意义并不大。依我看,多半是因为新鲜。自古以来能拥有这样大一块疆土的君主,还不曾有过,所以他要尽兴跑遍大好河山。

    可是,他的功绩中有如此之多的败笔,不可能不招致民怨。秦法严苛,连说也不许人民说,于是必然会有千奇百怪的反抗形式爆发出来。

    他在世时,反抗还是零星的;他一死,这股力量就开闸一般释放出来了。

    就在他第三次巡游时,路过博浪沙(今河南原阳县东南),忽然路边跃起一个大力士,甩过来一只百余斤重的大铁椎,卡啦一声巨响,把秦始皇龙车后面的一辆副车击得粉碎。

    椎,是一种兵器,具体什么样子?就是古戏里的铜锤一类。

    那刺客趁着卫士们混乱,一溜烟跑了。李斯等率人在周围一带搜捕了半天,毫无所获。

    原来,这是张良谋刺秦始皇。

    张良在故国韩国灭亡后,逃出城去,散尽家财要谋杀秦始皇。他后来见到了一位高人仓海君,仓海君为他推荐了一位力士,打造了一只重120斤的铁椎。

    张良和力士躲在道边,看得准准的,本来可以一击而中,但秦始皇的龙车还有一辆副车,两车一模一样,故布疑阵,力士判断失误,砸烂了空空的副车。

    秦始皇终于侦知事情是张良干的,于是下令全国大搜捕三日,却搜不到张良。

    张良早就改名换姓,逃到了下邳(今江苏邳州市),隐蔽起来。在这里,他认识了项羽的叔叔项伯,又遇见了传奇高人黄石老者,这都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博浪沙这一击,不能简单地归为六国贵族心不死,它代表了黔首的一种反抗心理。

    你作为绝对统治者,可以极度夸张地使用权力,但是如果你的辉煌大部分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时,就会有人以民意为后盾,挑战你的权威。

    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人,为什么有人就不服?为什么能开天辟地的人,人身安全反而要受到威胁?

    秦始皇大概没往深里想,只把这归结于复辟疯子在捣乱。两年后,他有一次晚上微服出游,只带了四名卫士,走到咸阳附近的兰池,又突遇多名刺客。卫士们还算机敏,当场杀死了刺客。此后,秦始皇下令在关中搜捕20天,想找出幕后指使来,但仍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秦始皇三十五年,有陨石落在东郡。没过几天,有人就在上面刻了“始皇帝死而地分”的字样。这系何人所为?查来查去没有结果,始皇帝就下令,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诛杀,陨石也销毁掉。

    同年秋,有一名使者从关东来咸阳,半夜里走路遇到一个神秘人。神秘人把一块玉石交给使者,拖他捎给咸阳附近的水神,还说了一句:“今年祖龙死。”

    秦始皇觉得这事很蹊跷,问使者在哪里遇到怪人的,使者说在华阴山下。始皇便不以为意,认为是山鬼出来作祟。

    其实秦始皇也知道,天下黔首的服帖,绝不是真心拥戴,绝不是“民始安”而其乐融融,而是慑服于强大的政权。

    统一之初,他就下令收缴了天下的兵器,铸成12个铜人(古称“十二金人”),每个重一千石,放在咸阳宫内。为防止极少数黔首造反,他还规定10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,这把刀还必须用铁链锁住。

    可是,问题哪是出在刀具上?

    问题是出在人心里。

    秦始皇时代,仅修建阿房宫、骊山陵和长城,就征发了100多万民夫,再加上其他工程,大约一共征发了300万人服劳役。而当时的人口,大概还不到3000万。

    这就意味着,丁壮起码有一半被抽走了,剩下的老人、妇女干活儿。这情况本来就很严重,再加上秦朝的田租、人头税、盐铁专营之利,如汉代董仲舒所说,“三十倍于古”,就是把百姓的劳动所得收缴一半以上。结果是,男人再怎么勤奋耕耘,也不够吃;女人再怎么辛苦纺织,也不够铺盖。家里孤寡老弱,互相不能养活,道路上病饿而死的人到处都是。

    这样的惨景,人心怎么会服?你就是到处刻石碑,歌颂“祖龙”的丰功伟绩也没用。

    元朝人陈孚有一首《博浪沙》诗写得好:“一击车中胆气豪,祖龙社稷已惊摇;如何十二金人外,犹有人间铁未销?”

    说得好!人心不服,你就是把菜刀收缴了,又有何用?后来的陈胜吴广大起义,人们就是拿了镰刀、锄头杆起来造反的。所谓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”,一点也不错。

    秦始皇对此毫无察觉,他也怕有人威胁他的统治,但担心的并不是黔首们会怎么样。

    前述使者在华阴山遇到怪人,拿回来一块玉石,在收进府库时,仓库吏认出了这块玉——这不是始皇在第二次巡游渡江时,投到水里去祀神的么?

    秦始皇这才认真起来,连忙命人占卜,得出结果说:要想逢凶化吉,就要再次巡游,还要迁徙人口才好。

    于是他下令,迁徙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定居,每家赐给爵位一级。这么做,是为了敬神。

    第二年,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,又开始了第五次、也是最后一次大巡游,这么做,是为了避害。

    这次巡游,他踏上了壮阔人生的不归路。他好像,到死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,因为在他的有生之年,看到的永远是壮阔。

    。

    对于成功、对于英雄,在今天我们已谈论得太多。可能有人对失败的英雄也很崇拜,但极少有人能承受生前的失败,哪怕死后被人们誉为英雄。

    人们只为现世的成功而努力。

    秦始皇也不例外,他很幸运,一直是在走向顶峰的。更为幸运的是,在某种意义上,他在死后也赢得了永久的辉煌。

    他最后的一次长途之旅,从咸阳出发,先到了云梦。云梦,是古代大湖,在今湖北孝感一带。始皇来此,看见湘山上仍是一片赭红,感觉过去对舜帝的夫人实在太不敬,于是郑重其事地“望祀”舜帝,算是道了个歉。

    接着沿江东下,过丹阳,来到越国旧都会稽(今浙江绍兴),在这里祭了大禹,又遥望南海,不知想了些什么。然后下令刻了一块石碑,自己吹了一通自己。

    他五次出巡,先后立碑八块,碑文是极漂亮的小篆字体,由李斯书写。看碑文,秦朝是五千年未有之盛事,很难想到它已维持不了几年了。

    接着北上,来到吴国旧都吴(今江苏苏州)。据说来吴,是为了搜寻吴王阖闾的名剑——干将、莫邪。

    名剑没有搜到,于是渡江,沿海岸北上,到了琅琊。他还是忘不了这地方。想要找到徐福。

    秦始皇年已五十,在古时就是来日无多了,他最想的就是长生不老。

    这一次,就是前面说过的,徐福编瞎话说海上有大鱼。《史记》上说,秦始皇亲自拿了连弩,跟着船队下海,北上千里搜寻大鱼,来到了芝罘(今属山东烟台),果然发现海上有大鱼。秦始皇和射手们一通狂射,终于射死了一只。

    徐福再次下海去了,茫茫海上也许有彼岸,但秦始皇却等不到他回来了。秦始皇很失望,知道天不助自己,有过焚书坑儒,难道还能信方士的话么?

    在琅琊无所获,只好踏上回程。